字:
关灯 护眼
七喜中文 > 大国军垦 > 第3076章 自己的种子

第3076章 自己的种子

第2872章 自己的种子

月光下的绿色波浪里,藏着军垦城新生的希望。叶雨泽弯腰拨开麦叶,指尖触到带着露水的嫩芽,冰凉的触感顺着指腹蔓延,竟让他想起戈壁滩上第一次看到麦苗出土的清晨——

那时父亲用粗糙的手掌护着幼苗,说:“苗儿扎了根,就不怕风沙了。”

“老叶,孟山都的律师函寄到农户手里了。”

杨革勇的声音带着寒意,手里捏着一迭复印件:

“说咱们军垦城的小麦用了他们的‘抗倒伏基因片段’,要求每亩赔偿八十美元,不然就起诉。”

叶雨泽直起身,夜风掀起他的衣角:

“抗倒伏基因?去年咱们的小麦倒伏率高,压根没敢用他们的技术。这是故意找茬,想搅得农户不敢种咱们的种子。”

他摸出手机给叶茂打过去:“让法务部联合农科院,把咱们的育种记录、基因测序报告整理成证据链,明天召开新闻发布会。”

“另外,告诉农户,所有诉讼赔偿由沃土基因承担,谁要是敢退种,以后再也别想拿到咱们的新品种。”

叶茂兴奋的喊了一句:“知道了老爹,这些事儿不用你操心!”

如今二儿子叶茂也已经是正厅级干部,负责的沙漠改造和新能源项目成绩斐然。

而今叶雨泽投巨资研发种子,和叶茂负责的项目不谋而合,叶茂自然骄傲。

他一直非常关切这边的动静,别说老爹喊他帮忙,就是不喊,他只要能帮上的事情,也早就做了。

挂了电话,远处实验室的灯光依旧明亮。周教授团队正在连夜赶制“海稻8号”的全球专利申请书。

艾伦的团队则在调试新到的低温离心机。

叶雨泽忽然想起艾伦白天说的话:“孟山都的专利像铁丝网,看似密不透风,其实到处是缝隙——

野生作物里藏着无数没被注册的基因,那才是真正的宝库。”

这话没错。军垦城农科所的老仓库里,那些标注着“1978年野生大豆”的布袋里,就藏着孟山都觊觎多年的抗线虫基因。

老所长说过,当年采集队在昆仑山海拔四千米的乱石堆里找到这株大豆时,豆荚上还挂着冰碴子。

“明天我去趟农科所。”

叶雨泽对杨革勇说,“那些野生种质资源得赶紧做基因测序,不能等孟山都的人闻着味儿过来。”

杨革勇点头,忽然指向西北方向:

“那边的智能温室快建好了吧?艾伦说想在里面种沙漠植物,他觉得仙人掌的抗旱基因能用到小麦上。”

“让他折腾。”

叶雨泽笑了,“咱们砸钱建实验室,不就是为了让科学家能折腾出点名堂?”

第二天清晨,军垦城的大礼堂挤得水泄不通。农户们攥着孟山都的律师函,脸上满是焦灼。

前排坐着几位头发花白的老兵,他们是军垦城的开荒者,胸前的军功章在阳光下闪着光。

叶雨泽走上讲台,身后的大屏幕亮起两张图片。

左边是孟山都的专利证书,右边是农科所1987年的育种记录册。

“大伙儿看清楚,孟山都说咱们用了他们2015年注册的基因片段,但咱们的育种材料1987年就存进了国家种质库,比他们早了二十八年!”

台下瞬间炸了锅。一位满脸皱纹的老战士站起来:

“雨泽啊,我们信你!当年你爹带着我们开荒,用马粪拌种子都能丰收,现在有这么好的实验室,还能让外人欺负了?”

“对!我们不退种!”

“要打官司我们陪着!”

喊声此起彼伏,老兵们齐刷刷站起来,胸前的军功章在晨光里连成一片金色的海。

发布会刚结束,叶雨泽的手机就响了,是海南农科院打来的。周教授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:

“小叶!‘海稻8号’在盐碱水里扎根了!根系比之前发达五倍,灌浆期的问题解决了!”

叶雨泽赶到海南时,五指山脚下的试验田正飘着细雨。

周教授穿着胶鞋站在水田里,手里举着一株沉甸甸的稻穗,稻粒饱满得快要胀破谷壳。

“你看这根系!”

他把稻株连根拔起,白色的须根像网一样密布。

“我们用了艾伦的表观修饰技术,让线粒体基因在盐碱环境里更活跃,现在就算是千分之八的盐度,也能结出这么好的稻子!”

水田边,几个年轻研究员正用无人机测绘稻田。

屏幕上,绿色的稻浪里嵌着红色的监测点,每株稻穗的生长数据实时传到军垦城的数据库。

“这是战士集团的农业物联网系统。”

周教授指着屏幕,“每粒种子的生长轨迹都能追溯,以后农民用手机就能知道什么时候浇水、什么时候施肥。”

叶雨泽蹲在田埂上,看着雨滴落在稻叶上溅起的水花,忽然明白周教授为什么拒绝孟山都的八百万年薪——

科学家的眼里,最好的酬劳从来不是钱,是看着自己培育的种子在土地上扎根结果。

回到军垦城时,沃土基因的基因库刚好建成。

零下八十度的恒温库里,一排排银色的液氮罐整齐排列,里面保存着从全国各地收集的野生作物种子。

老所长带着年轻人给每个罐子贴标签,标签上除了作物名称和采集时间,还写着采集人的名字。

“这个是1992年在罗布泊找到的野小麦,采集人是王建军,可惜前年走了。”

老所长抚摸着一个罐子,声音发颤,“他儿子现在是咱们的研究员,昨天还说要完成他爹没做完的抗逆性研究。”

叶雨泽看着标签上“王建军”三个字,忽然想起老刘的葬礼上,这位老兵哭着说:

“老团长,你放心,军垦城的地,我们还种着。”

原来有些种子,不光长在地里,还长在人的心里。

这时,艾伦急匆匆跑进来,手里拿着一份基因测序报告:

“叶先生,我们在1978年的野生大豆里找到了抗线虫基因!这个基因序列不在孟山都的专利库,完全可以用在咱们的大豆品种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