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使用天然气原料和煤炭原料的差异,徐盈此前一直是在原料价格以及获取的便利性上考虑,最多也就是担心进口天然气需要使用外汇,有一定的困难,却没有像高凡提示的这样,按照被国外制裁的极端情况去思考。
现在听到高凡的话,她突然意识到,选择气头还是煤头,并不仅仅是茂林省自己考虑的问题,还涉及到国家的整体安全策略。国家或许在这个问题上有既定的原则,不是茂林省自己想怎么做就能够怎么做的。
“其实天然气的供应,也没有小凡你说的那么紧张吧?”高逸平发话了,“咱们国家西南的川省在70年代就已经打出了天然气,听说储量还很大。前两年,西北塔里木盆地也发现了大气田,我看到有专家估计,储量比中东那边还多,说是抵得上好几个卡塔尔呢。
“咱们国家过去说贫油,后来在东北不也找到了油吗?现在说是贫气,我觉得努力找一找,发现大气田还是非常有可能的。”
高逸平说这话,倒不是为了和儿子抬杠,而是提醒儿子关注这方面的信息。90年代,国内的确是频繁爆出发现大气田的新闻,甚至在国家层面都进行过如何利用国产天然气的论证。
但高凡知道,进入新世纪之后,西南和西北的天然气的确是得到了极大的开发,但中国的天然气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也仅仅是6%而已,中国仍然属于“贫气”的国家。随着居民家庭用气需求的增加,中国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2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,进口依存度接近50%。
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中国选择“与国际接鬼”,把燃煤电厂改为烧气,把煤头合成氨改成气头,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会轻松地突破80%,从而给自己的能源安全留下重大的隐患。
“爸,西南和西北的天然气,目前还处于开发的初期,最终能有多大的产量,谁也不敢保证。就算西南和西北的天然气开采出来了,要输送到茂林来,建管道起码也要十年时间吧?咱们等得起吗?”高凡耐心地解释道。
高逸平有待再说什么,徐盈拦住了他。关于川省天然气的事情,徐盈是专门向国家有关部门询问过的,得到的答复与高凡的说法类似,那就是目前还不确定,媒体上说的很多内容并不靠谱。
徐盈甚至有些怀疑,媒体上说什么塔里木发现的大气田相当于几个卡塔尔之类的消息,没准就是有关部门故意放的烟雾弹,目的是为某些谈判创造砝码。
这种事情,用来骗外国人也就罢了,如果自己人也被骗了,按照这样的预期去建设化肥厂,那可就是笑话了。
“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资金的问题。”徐盈道,“计委方面刚刚转达过来的一个信息,就是你说的那家美国费尔化工,表示他们可以帮助茂林省获得世行贷款,前提是我们必须使用费尔化工的大化肥设备,省领导认为这个思路也很不错。”
“这是好事啊。”高凡笑嘻嘻地说道,“既然计委有这样的本事,那就让他们去申请世行贷款呗,徐阿姨替他们操啥心呢?”
本章完
!-- 翻页上aD开始 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