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件事,其实高凡是听高逸平说起过的。
中国的国营企业分为中央直属、省属、县属等不同级别,这些级别的差异不仅仅体现了企业领导的官职上,还体现在企业利润的归属上。简单说,就是中央企业的利税归中央财政,省属企业的利税归省财政,县属企业的利税归县财政。
这其中,又涉及到什么定额、分成之类的细节,极其复杂,全部写出来可以一直水到明年去了。
沧海化肥厂原本是沧塘县的县属企业,利税是归沧塘县所有的。化工部拿出2000万来搞铵改尿,改造之后,企业的产值和利税都增长了10倍,这些利税如果仍然全归沧塘县所有,显然是说不过去的,所以在改造的同时,沧海化肥厂的性质也从县属改成了省属。
其实,从改造资金的来源说起,沧海化肥厂应当直接一步升格为部属,利税全归中央财政。或许是因为国家看不上这点利税吧,这才把归属权送给了茂林省。
从规则上说,沧海化肥厂一旦改成省属企业,利税就要全部交给省财政了。这样一来,铵改尿这件事对沧塘县就非但不是好事,反而成了坏事。原来还能拿到几十万利税,现在利税提高到了几百万,自己反而一分钱都拿不到,这不就亏了吗?
好吧,这里也要说一句,其实在铵改尿之前,沧海化肥厂已经是持续好几年亏损了,沧塘县不但拿不到利税,反而还要给化肥厂高额的补贴。
省里做事,不可能不考虑县里的感受。直接把一个能够上缴几百万利税的企业从人家手里抢过来,人家肯定是不乐意的。
于是,双方就开展了谈判,最终商定沧海化肥厂的利税在省、县两级按比例分配,省里拿大头,县里拿小头,算是皆大欢喜。
这一次,省化肥工业公司选择四家县级化肥厂进行铵改尿改造,同样是要与县里商定利税分成的。鉴于各县在铵改尿中承担了一半的投入,最终双方商定的结果就是利税平分。此外,涉及到成本核算、工资核定、劳资人事之类的事情,也是要事先商量好的,做到利益均沾。
高凡没有参与这样的谈判,但大致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,此时听到徐盈和乔嘉喜的话,他开始有些悟出了地矿厅的顾虑。
“徐阿姨,乔处长,你们的意思是不是说,地矿厅现在对这件事持消极态度,是在等着和国家谈条件?”高凡问道。
徐盈道:“这可能不只是地矿厅的想法,而是省经委的想法。关于稀土矿的开发权问题,中央和省里已经谈过很长时间了,只是暂时还没有结论。现在国家突然提出要派工作组来整顿稀土开发,省里首先想到的不是这个产业有什么问题,而是国家是不是想用这种方法来向省里施压。”
“我太阳啊……”高凡一句脏话脱口而出,“闹了半天,只有我们在傻呵呵地想着做事,别人想的都是怎么分好处。难怪有人说,进了体制就得学会看到油瓶倒了也别去扶,说不定有人就是故意让它倒着的。”
!-- 翻页上aD开始 -->